在线留言
ONLINEMESSAGE
“双碳”目标下,农村能源的转型发展备受重视。农村能源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主要抓手,也是我国能源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今年全国两会,许多代表就推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。
当前,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,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,新场景不断涌现,农村能源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,主要体现在农村能源的生产供给方式、消费结构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上:风、光、水、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在农村发展中获得较大规模开发,农村正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;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经历从传统的新采能源向商品能源升级,从低效、高污染能源向高效清洁能源升级,从固态能源向液体和清洁能源转型,电能比重稳步提升。
广大乡村地区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,是落实“双碳”目标、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。加快发展农村能源,加大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建设力度,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,带动产业链延伸,支持生态宜居、美丽乡村建设。
创新农村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
农村能源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必须依托相应的技术和基础设施,随着能源开发利用技术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、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完善,在农村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,应坚持把能源问题“要素化”,充分考虑农村能源消费需求及供应保障,更加重视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。
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农村能源建设领域,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;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融资经营模式,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农村能源可商业化运营的领域,形成资金合力;以县域为单元,采取“公司+村镇+农户”等模式,利用农户闲置资源,建设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,配置一定比例储能,自发自用,就地消纳,余电上网;支持村集体以闲置公共资源等入股,参与项目开发,增加村集体收入。
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绿色能源
我国农村不同地区气候条件、能源资源禀赋、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不同,生活习惯和住宅类型不尽相同。实现农村能源绿色转型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,结合农村自身特点,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可再生能源,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的能源技术和商业模式,从而推动农村能源系统从高碳向低碳转变。在资源丰富地区,太阳能、风能可与其他能源结合,配置储能设备,实现能源综合应用;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农村,转变乡村的能源方式,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,因地制宜实现当地农村绿色能源转型,帮助当地农民增收。
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
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,能源发展基础相对薄弱,不利于推动农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和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。建立市场化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,积极探索以市场化运营为主、政府加强政策支持的新机制、新模式,鼓励和引导农户、村集体自建或与市场主体合作,参与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,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,提高农村能源公共服务能力,是推动农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和绿色能源转型、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“光伏+”打开农村能源低碳发展更广阔空间
在实现农村地区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,大力推进农村地区“光伏+”模式,融合农业产业化生产,将光伏与农业种植、畜牧养殖、林业等生产方式相结合,推进农光互补、“光伏+设施农业”“海上风电+海洋牧场”等低碳农业模式,在不改变原有土地用途的条件下,实现土地综合利用增产增收,既能发展与当地土地资源相适宜的产业,又能推动清洁能源发展,提高土地经济收益能力。用“光伏+”打开农村能源低碳发展更广阔的空间,加快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建设美丽乡村,推进共同富裕。
与此同时,我国农村能源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,转型发展之路还很长,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仍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未来,要提升农村能源革命的战略定位,把农村能源发展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、能源革命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框架。要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,统筹考虑城乡能源的共性特征,以实现资源均衡配置、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,建立城乡一体化能源体系。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,推动农村能源变革,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